欢迎
您
2025年11月07日 (农)二〇二五(乙巳)年 九月 十八
登入
|
注册
尚 氏 宗 亲 网
承先志、重本源、敦宗族、启子孙、振家声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家族公告
家族公告
宗亲动态
寻根觅亲
家谱档案
我的家谱
族人档案
亲系图子孙图
家族记年
家族相册
家族大事
先人憩园
公众佛堂
纪念堂
宗族祠堂
家族名人
官宦录
企业精英
典范人物
功德善举
捐资榜
孝道篇
好人好事
文献研究
文献资料
宗支世系
史料研究
家谱学院
寻亲问友
家族产品
[ 资料 无 ]
人物传说--帝舜
2016-7-27
舜(拼音:shun),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传说生平
据古代典籍记载舜是冀州人(当时的冀州,包含今河北、山东、山西省),帝颛顼的七世孙,自六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瞽叟的妻子握登在姚墟生下了舜。
姓名
双瞳说:
舜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尚书纬,帝命验》记“姚氏纵华感枢。”郑玄注︰“舜母感枢星之精而生舜重华。”
不过,有人认为“重华”或“纵华”仅为表音汉字而已,因而不认同双瞳之说。
生平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中的舜
童年
《二十四孝》之“孝感动天”讲的就是虞舜的故事
舜自幼丧母,父亲续娶,生子象。舜很小就要工作,以维持全家的生活。他的父亲性格顽固,宠爱后妻和幼子,三人都想杀死舜。舜平常孝顺父母,关心幼弟。如果自己有小过错,就甘愿受罚。如果父母和弟弟要杀死他,他就躲得叫他们找不到。
青年
二十岁时,舜就以孝道闻名于天下。舜三十岁时,帝尧问四岳天下间有谁能够继承共主之位,四岳推荐舜。帝尧于是召见舜,问:“我想使天下太平,你说该怎么做?”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不偏不倚,对小事也不马虎,更要讲究信誉说话算数,那样天下人会自动拥护你。”尧又问:“什么事最重要?”舜答:“祭祀上天。”又问:“什么官职最重要?”舜回答:“管理土地。”尧又问:“什么是首先要做的?”舜回答:“关心百姓。”帝尧十分满意,赏赐舜细葛布制的衣服、一张琴,又给他牛羊,为他建粮仓,尧还把娥皇、女英两个女儿嫁给舜,并为他们修建宫室;他用各种方法对舜进行考验,舜都成绩卓著,受到广泛的好评。
据《史记》所载,舜曾在历山耕种,让历山的人都相互推让地界;在陶河滨制陶,让河滨的陶器都不再偷工减料;在雷泽捕鱼,让雷泽的人都推让渔界。
虽然舜深得尧的钟爱,但舜的父亲和弟弟象仍想杀死舜。有一次,瞽叟对舜说:“粮仓的顶漏水,你快去修补一下。”舜于是爬到粮仓顶上涂泥补漏,继母便叫象在这时放火烧粮仓,舜情急智生,用斗笠保护自己不受火烧而逃(一说舜双手举著斗笠,像鸟儿一般降落下来逃走)。又一次,继母要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当舜挖到深处,继母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而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过一劫。继母和象都以为舜死了,非常高兴。象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舜的妻妾和琴归我,牛羊和粮仓归二老。”象于是搬到舜的宫室住下,弹起舜的琴。舜回到家中,象先是十分惊愕,后又很不自在,说:“我正十分难过地思念你呢!”舜回答道:“是吗?你真是个好弟弟!”以后,仍然十分孝顺父母,爱护弟弟。
舜特别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高阳氏有八个有才能的子孙,人称其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也有八个有才能的子孙,人称其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人美名远扬,帝尧却没有举用他们。舜当了帝尧的臣子以后,推举八恺担任管理土地的职务,舜又推举八元到四方之国宣扬五种教化,他们都能尽心办事,发挥长处,使天下安宁、百姓和睦、农业发展、四边和平。当时,帝鸿氏有个不成器的子孙,他毁弃道义,阴险狠毒,尽干坏事,人称他为“混沌”;少皞氏有个不成器的子孙,不讲信誉,废弃忠诚,喜听谗言,惯于花言巧语,人称他为“穷奇”;颛顼氏有个不成器的子孙,没法教训,不知道好歹,人称他为“梼杌”;缙云氏有个不成器的子孙,喜欢吃喝,贪求财宝贿赂,天下人对他十分憎恶,称他为“饕餮”,这四个家族造成了社会的灾难,帝尧却没能赶走他们。舜知道后,打开城门,把这四家都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区,让他们去抵御四方妖怪。坏人赶跑了,社会也安定了。
参政
这时尧年纪大了,便要舜代行共主之政,自己就到四方去巡视,经过二十年的考察,尧知道舜的能力和德行足以胜任共主,尧要舜代行共主政务。舜首先观察天象,以摆正日月五星的位置。进而祭祀上帝、名山大川和各种神祇。又选择吉日,接见四岳和各方首领。舜又四方巡视。以后,舜每五年巡视天下一次,其余时间,让各地君长到京城朝见。舜将天下划为并、冀、幽、营、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确定各州的边界。
驩兜推荐共工,帝尧认为不行,但还是让他试任主管百工的工师。共工果然放肆地干坏事。四岳推荐鲧治理洪水,帝尧认为不行,在四岳的要求下,让他试试,九年都没成功。三苗居住于江淮和荆州,一再反叛。舜向帝尧建议,将共工流放到幽陵,使其变化北狄;将驩兜流放到崇山,使其变化南蛮;将三苗流放到三危,使其变化西戎;将鲧流放到羽山,以改变东夷的风气。这四个人惩处以后,天下人都信服了舜。
受禅
舜代行共主政务八年,帝尧逝世,舜服丧三年后,把共主之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天下人心不服。舜知道是天意所归,于是正式登上共主的位置。他要求十二州的长官们发扬尧的美德,以仁义治民,排斥用花言巧语献媚的小人,使蛮夷都来归附。帝舜问四岳:“你们看有谁能担当中朝的重任?”四岳都说:“如果让禹担任司空,一定能做出成绩。”帝舜说:“好!禹啊,你就担任司空,负责治水,好好努力吧!”禹磕头辞让,推荐稷、契或皋陶担任。帝舜说:“这些人都很有才干,但这件事还是你去做吧!”接下来,帝舜指著弃(周人的祖先)说:“弃,百姓已开始缺粮,你就担任农官(后稷),督促人们按节令播种谷物。”又对契(商人的祖先)说:“契,现在百姓还不够亲近,人伦关系也没有理顺,你就担任司徒,去诚敬地推行五教,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办事一定要宽厚呀!”又对皋陶说:“皋陶,现在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你就担任司法官(士),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分为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帝舜接着逐个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任命垂担任管理百工的共工,任命益担任管理山林川泽的朕虞,任命朱虎、熊罴为益的副手,任命伯夷担任主持宗庙祭祀的秩宗,任命夔担任管理诗歌音乐的典乐,任命龙担任负责内外传达的纳言,并分别对每个人提出了具体的希望要求。最后,帝舜对十二牧、四岳和新任命的六位主官说:“喂!你们二十二人要各自严守其职,审慎地顺从天意行事。”帝舜对官员们三年进行一次考核,三次考核决定升降和处罚。大小官员都努力建功立业,其中禹的功劳最大。他劈开很多山岭,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确定九州的划分,各自按规定前来朝贡。在五千里的范围内,无论是南边的交趾,西边的戎、析支、渠廋、氐、羌,北边的山戎、北发、息慎,还是东边的长夷、鸟夷,都受到安抚,天下人全都感戴帝舜的功德。
帝舜以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为帝妃,娥皇无子,女英生子商均,另有庶子八人。帝舜知道自己的弟弟象和儿子商均都不成器,于是向上天荐告以禹继承帝位,实行禅让。十七年后,帝舜在苍梧的南巡途中逝世,安葬于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境的九嶷山,钱穆先生认为在湖北北部的汉水流域)南侧,终年一百零一岁。
他说
另有传说称,当时正值帝尧的中原华夏酋邦国家发生危机、统治即将瓦解之世,以舜和益为首的东夷与其他氏族部落,正欲篡夺尧的帝位。于是舜便在尧的面前诽谤丹朱,挑拨其父子关系。舜并设法说动帝尧,把丹朱派到离尧较远的南边丹水流域做诸侯。有说是流放,故《竹书》有“后稷放帝朱于丹水”的记载。
舜代理尧执政后,囚禁了尧,为了不让尧的儿子丹朱知道事情真相,阻止丹朱看望尧,《竹书》有“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并逼迫尧禅位于他,丹朱知道后,率三苗之兵伐舜,双方在丹浦展开大战。郭濮在注《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和“舜伐三苗”的记载。巨人部落首领夸父是丹朱的得力大将,“逐日”误入大泽而死,以射箭闻名的后羿部落助阵帝舜,因此丹朱在失去夸父这一重要助力的情况下,在与帝舜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丹朱战败后,其后裔向河南、湖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由于这次大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后来丹朱被描画成“凶神”或主管灾祸的“邪神”,甚至有一支后代被称为“狸姓”,遇到灾荒之年朝廷还要请狸姓人出来代为祈祷消灾。《国语·周语上》:“有神降于莘。”惠王问内史过,内史过以为丹朱之神,请使太宰帅狸姓,奉牺牲粢盛往焉。韦昭注:“狸姓,丹朱之后也。”
帝尧崩后,丹朱才回到华夏部落去奔丧,因舜的“谦让”,曾称帝三年,故《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古籍称丹朱为“帝丹朱”。但大臣们全跑到南河之南朝觐舜而不朝觐丹朱。于是,舜曰“天也”,便顺应天意和人民的呼声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尧舜禅让”。因丹朱作为三苗首领并且曾称帝三年,故在南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位崇高,被湖南、广东等地被奉为衡山皇、丹朱皇。舜则把丹朱封到房地为诸侯。《竹书纪年》则称“丹诸(朱)辟(避)舜于房”,就是说丹朱尊父命而让天下于舜,自己远避于房地。
按照《史记》所载,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而“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史料记载
以下引用周时的一些关于舜的记载: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韩非子》之《说疑》:舜偪尧,禹偪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二十四孝》舜也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主角。
宗教信仰
道教中认为地官大帝为(舜),与天官大帝(尧)、水官大帝(禹),合称三官大帝。中元节为地官大帝诞。
其他
舜曾先后以农耕、渔业、陶工、商贸为生。《五帝本纪》云:“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尚书大传》曰:“贩于顿丘,就时负夏”。柳诒徵所著《中国商业史》称舜为“商业家之鼻祖”。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ɡǔ sǒu/ㄍㄨˇㄙㄡˇ)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陵墓或祭祀地点
舜陵,位于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30公里九嶷山。因山有九峰相似而得名,峰景奇妙。陵墓前建庙,后设碑亭一座,亭内竖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座。附近有石雕俑群。
舜帝陵庙,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杨包村西,是舜帝的陵和庙,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传说/舜/37
文字内容版权所有:2017,尚氏宗亲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Copyright © 2017 Eastom Tech,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