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2024年07月27日 (农)二〇二四(甲辰)年 六月 廿二 登入 | 注册    
尚 氏 宗 亲 网
          承先志、重本源、敦宗族、启子孙、振家声

 

 当前位置: 家族公告  
     承前启后 鉴史存真 浅析民国版《尚氏宗谱》
 2018-8-17 0:00:00


家谱,也称宗谱、族谱等,指记录一家一族的姓源、世系、世表、字派、家规、家训、家范、宗约、浩敕、像赞、传记、墓记、墓图、墓志铭、祠堂记、祠规、义田、义庄、艺文的专门档案。是记述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也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尚氏宗谱》记录着尚氏家族的发展、生息、繁衍的全过程,因此,历代子孙对修谱都极力重视,届时全族上下热闹繁忙,洋溢着一派庄严喜悦之情,被认为是族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

      现存的《尚氏宗谱》是我族近二十代约五百年的生命史,由十四世永珍公户长在民国六年(一九一七)领修编纂而成,主要根据十三世书省公在同治六年(一八六七)首编谱的基础上续修的。此谱追溯到明代中叶。明代经历二百七十六年,而明中叶(约在公元一五零零年至一五零八年)至今公元二零一二年,约五百多年。五百年前我祖先在应天府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市)住了多长时间?经历了多少代等等,谱中却无有记载,无从稽考。十四世永珍公的外甥虞克恒在《户长永珍领修、永新并记序》一文中记录我尚氏乃『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望族,肥水名门』,这就是说上党是尚氏的郡望之地。当然,现合肥东二十埠也是尚氏(修业堂)郡望之地。

      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战乱后,明王朝将山西府三十一县的乡民强行迁往因战争而荒芜的地区,以使人口均衡。移民从明初就开始至成化年间结束,历时一百二十多年。山西的民众由此背井离乡,播迁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地,遍及大半个神州。而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姓氏有五百五十四个之多,可见,我尚氏祖先和其他氏族乡民一样,可能是在那个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中被迫迁徙江苏句容的。

     当代人口普查,尚氏一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青海等省最多,其民族构成除以汉族为主外,还有满、景颇、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的人 ,以尚为姓。
     家谱是作为『一家一姓之史』而编纂的,它论性别、谈姓源、究姓义、叙地望,为史学中的一门学问。我氏唯一现存的民国版《尚氏宗谱》,是一部尚氏支谱(或房谱),记载着这个分支近五百年世系演变,展示了祖辈们从句容迁徙合肥东二十埠开基兴家的历史足迹,对民族发展的贡献,也包含了这个支派血浓于水的亲情,同时也考到支派的源流、迁徙路线,突出重点记述了分支的繁衍演变情况。拜读后,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上谕』、『圣谕』的问题。『上谕』、『圣谕』都是封建帝王诏令。《尚氏宗谱》第一谱成书于同治六年,属封建社会;第二谱在民国六年,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那个朝代的
产物,肯定带有那个朝代的烙印,毫不奇怪。在明代后期的很多家谱的祠堂图和序之前,首先印着康熙『上谕十六条』和朱元璋德『圣谕六条』(也称圣谕六言),并以特大号篆字置于家的突出位置,其内容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重点宣扬以『孝』为中心的伦理思想和以『和』为目标的封建基层秩序。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是封建『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表明清政府将以孝治天下,和睦宗族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宗谱》将其刊在首卷,载入族规家训,以此来约束族人。
       二、封建宗族思想浓厚。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很自然成为各家编修家谱的宗旨。从我氏现存《宗谱》中的谱序、凡例、祠规、传记等次记载中,充斥着大量的『三纲五常』的说教。这是与清政府继承了明代采取的以孝治天下的『三纲五常』伦理、积极倡导编修宗谱有着直接关系。通过修谱达到厘正社会风气,维护朱子伦理
思想,宣扬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从而达到巩固家族制度,加强封建统治。
       三、谱论,家谱中又称谱说、谱法。包括先儒谱说、先贤谱论、述古谱略、家谱引义、谱学论略等,主要辑录古代经典,特别是历代文人学士论述修谱宗旨、意义、原理和方法的语录。我氏《宗谱》中,共引历代谱论语录十七条,涉及历代文人学士十五人,其中十二人有名有姓,另三人无姓氏。这些语录涉及修谱的方方面面,但多数主要阐明的是修谱的宗旨、意义、即修谱的重要性。文人学士的关于谱学的论述,作为谱论刊载在家谱显要位置,表明编撰者以此为指导思想来编修自家谱牒,这也为我们来探索谱学理论提供了重要资料。司马迁在撰写史学名著《史记》
时,对谱牒有更多的重要论述,但我氏《宗谱》中没有摘录一段,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四、姓氏源流,其家谱中的重要内容。我氏现存《宗谱》中没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写,这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谓『源』,说的是姓氏来源及姓的始祖、始迁祖有关情况。《中华五百姓氏源流》一书中,我尚氏排在三百一十九位;《古今姓氏辨字证》中对尚姓来源也作了探讨。而《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尚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三十七位姓氏,以及尚姓的名义和图腾、起源与演变、外族基因的流入、历史上尚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尚姓的分布与图谱、尚姓的传统文化、名人频率、宗族的先贤和尚姓的血型等都作了介绍。起源与三修总编昌文贤弟在为《修业堂简报》所撰写的《尚姓的由来》一文中交待的基本一致。
      所谓『流』,说的是宗族迁徙、分支分流情况。现存《宗谱》对这『流』字很重视,从始祖肇基公明代中叶自应天府句容县大椒街南边迁至合肥东二十埠东头安家,追根求源,这分支郡望在山西省上党地区,交待很清楚。但上溯到明中叶前,却无记载,无从考究,实为一大遗憾。
      五、世系,又称世传、世系表、世系图、垂丝图等,系记载一世祖至纂修家谱时历代成员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职官科第、妻室儿女、葬地坟墓等内容的图表,是各家各谱的主体部分和后人谒祖寻根的主要线索,也是区别家谱与其他地方志、家传、家史等书籍的主要依据。世系居家谱中重要分量,往往占到家谱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我氏现存《宗谱》计十卷,除卷首和坟图卷外,世系占八册。而今三编委员会正在续编的新谱,其内容要增编的数量可想而知了。世系是宗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的。关于世系的论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陈述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以上所述,我氏现存的《宗谱》基本上做到了,尽管出现多处错别字等不足,但脉络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六、《宗谱》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无女)思想特别严重。整套谱牒中都贯穿这种思想,表现最突出的尚氏的后代女子均不上谱,从始祖肇基公到十八世都是如此。从尚氏母系看,只有姓无名,例如某世、某某、妣某氏,或配某而已。在传、赞、记、叙中,对最尊敬费孺人例外,汪太孺人只有姓而无名。《祠规》第二款写的更明确:族内添丁,上户出钱三百文,中户二百文,下户一百文给首事,做春秋祭祀时公事备用,其丁记上红册子,表示喜庆。而族人添女孩,根本分文不交,不当一回事。随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常深入人心,体现在一个家
庭成员之间,更出现了明显的男尊女卑的等级差别,女子被无情剥夺了姓氏,处于从属地位。
      七、谱牒中传、赞、记、叙的记载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言过其实,如《姻伯桂林公赞》等所记叙的人和事,但多数事实是肯定的,否则我们族人也不给上谱。作为尚氏后裔,在阅读时,也要一分为二,用辩证眼光看问题,做到古为今用,去掉不健康思想。
       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朝着符合科学的路子走下去,不要墨守陈规。今天编纂家谱的目的,除了先人所说的作用外,最主要是加强本族的团结、和睦,增强族内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更加繁荣昌盛。
      今天我们编修新的家谱,是历史上续修家谱的继续和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民众需要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仅是版本新颖,更重要的是内容革新,是中国旧家谱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飞跃与升华。新家谱的社会作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以前为封建主义服务的伦理功能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现存的民国版《尚氏宗谱》虽存在着这样那样不足之处,但仍然是块玉,是我支派的传家宝贝。这套传家宝,美中不足的资料缺失,就是只能追根求源到五百年。而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五百年和五千年相比,总觉得太短了。 拜读后认为,我对祖先了解太少,但遗憾也无奈。为了减少遗憾,作为尚氏子孙,有责任有能力,团结一致,坚持不懈,一代一代把家谱续修下去,让我们这棵姓尚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牢牢扎根在中华大地上,永远长青,万古流芳。
           公元二零一二年岁次壬辰四月   一上浣
                            十九世孙   昌骏拜撰
    (昌骏,一九五零年生,本科学历,原滁州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2/2339  
 
     

  文字内容版权所有:2017,尚氏宗亲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Copyright © 2017 Eastom Tech, All rights reserved